作者: Philipp Harper

無論是在製造業或服務業環境中,營運最佳化都是全球企業所努力追尋的聖杯。 資訊技術持續縮小全球市場,大幅激化競爭,即使是極細微的營運效率提升都可能成為成功與失敗之間的一線之隔,有時甚至是生存與滅亡的差異。

要達成營運最佳化已不如以往那樣容易。 相較於數位時代的作業系統,工業時代最受重視的組裝線是相當簡單的產物,數位時代的作業系統通常需要整合數個軟體平台。

創造提升營運效率的方法本身已經成為一項蓬勃發展的產業。 精實製造 (Lean Manufacturing)、全面品質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六標準差 (Six Sigma) 等都是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時,為了尋求有效競爭之道而實際採行的方法。

全球經濟均致力於改善程序
在 2005 年春,接受 IndustryWeek 雜誌與生產效能研究機構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Institute, MPI) 訪問的將近 700 家美國製造商當中,大約有 80% 已採用某些形式的程序改善措施。 雖然這些方法最初是以生產為標的,然而在許多案例中,它們最後也被運用於企業的其他區域。

精實製造 (Lean Manufacturing) 是一種節省開銷的作法,藉由排除所有作業程序中的各種資源浪費,以大幅提高生產力,這是最廣受採用的方法。 在已經施行營運效率提升措施的公司當中,超過三分之一以上都選擇這種方法。

追求更高營運效率不再只是工廠基層管理人員的片面主張。 在 Aberdeen Group 所作的另一項調查中,三分之一的受訪製造商表示必須提供營運資料給副總裁以上的高階主管過目。 相當數量的公司表示,他們將在未來 18 個月內開始提供類似的資料給高階主管。

在製造業中形成的風潮同樣也發生在服務業中。 全球金融服務業對新技術解決方案的投資估計將從 2004 年 IT 總預算的 38% 增加為 2009 年的 44%。這些新系統的目標就是為了提升營運效率。

並非只有世界已開發經濟體的管理階層企圖達到最高的營運效率。 請想一想: 2004 年中國銀行業前景研討會的主題就是「高速成長時代的營運最佳化」。 會議主旨是讓中國銀行業者熟悉「全球最佳實作的發展」。

若考慮到目前的環境,這類研討主題並不難理解。 舉例來說,印度爆炸性成長的 IT 與服務業正與 McKinsey & Co. 合作解決營運缺失,以設法讓這個產業在全球更具競爭力。 McKinsey 最近的報告指出,如果這個產業充分發揮完整的競爭潛力,印度的 GDP 將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驚人成長率。

改善營運是自保之道
2005 年 IndustryWeek/MPI 的製造業普查結果同時提供了令人震驚的壞消息與好消息。 雖然有超過 75% 的受訪者認為員工平均生產力與業績都提高了 (這絕大部分要歸功於他們持續實施的改善措施),然而他們也表示獲益幾乎被增加的成本抵銷,尤其是原料與健康醫療方面的成本。

它所傳達的訊息是什麼? 很簡單,追求更高的營運效率已經不只是為了領先而已。 它愈來愈傾向於維持均勢。

我們早已知道,在研發方面投資最少的公司,在財務方面的回收必定是最差的。 在今日,根本無法保證任何單一項目的投資是足夠的。

不同於以往,現在企業必須確定營運方式的修正,無論是軟體系統或改善措施,都必須適合營運架構,而且要能解決特定營運問題。

Philipp Harper
Philipp Harper 是一位資深作家兼編輯,他以自由作家身分撰寫的作品曾刊登在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與 Forbes 雜誌,以及 MSNBC.com 與 MSN Money 網站上。 他目現定居在南喬治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