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演進,國人對旅行的要求已從走馬看花的「到此一遊」,進階到心靈層次的體驗與滿足;面對精緻文化旅遊的興起,傳統「一體適用(one size fit all)」的旅遊方式,已漸漸失色。
台灣1979年開放觀光,當時每年出國旅遊人數才20萬人,到了2013年,即使經濟不景氣,出國人數卻突破千萬大關;反觀國內旅遊產業的供給速度,卻遠跟不上廣大消費者對不同旅遊型態的需求。也就是說,業者因應趨勢、內化與自省的速度,還跟不上消費者要求的腳步。
近年「文化創意產業」興起,使文創成為顯學;與傳統的消費風格相比,文創消費更強調的是個人風格與品味,旅遊的本質就是生活與文化,有別於傳統旅遊業,融入文化元素的「文創旅行」,更能以創新、精緻的玩法,帶領消費者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文創旅遊」雖屬分眾的主題式深度旅遊,卻充滿隱性商機。文創旅遊客群較分散且小眾,但當量身訂做的旅遊商品推出,各文藝領域的特定愛好者,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價值,行程秒殺的情況就會發生。
這群對深度旅遊有期待、希望體驗更多文化面的消費者,過去一直隱藏在大眾客群中。針對這個隱性族群,融入文化元素的旅遊商品,既能讓行程充滿細膩的感受,又能使特定客群覺得不虛此行;旅遊業者必需體察到這個趨勢,給消費者不同的玩法。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茶文化的愛好者,對雲南普洱茶、日本靜岡綠茶都有研究,若有達人帶著你,親臨雲南交通不便的百年茶莊找茶,體驗道地的茶農生活;又或者,由知名學者帶隊尋訪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伊東豊雄作品。這樣的深度文化旅遊會不會讓你心動?這些由各領域專家帶領的文創旅遊,給了旅遊不同的面貌。
旅遊能讓人學習和成長,提升自我視野、生活觀與世界觀,並帶來不同的生命體驗;同時,經營旅遊業的業者,也必需對生活有感、有主張,才能帶領別人去體驗和感受。
資料來源:聯合報